发布时间:2016-02-27
刘厚通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这里丛山俊岭,沟壑深隧,江河交错,森林资源极为丰富。
这里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通过艰苦实践,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尤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是我党、我军及全国人民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这里是国家五A级旅游胜地。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有213.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1680多米,有11大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观,峰峦、瀑布、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和高山田园风光,雄、奇、险、峻、秀,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1957年开始修通到泰和、遂川、宁冈周边三县三条公路,同年第一批从省直属单位下放干部上井冈山,次年上海知青和军队转业军官又徒步来到井冈山,开始了井冈山大规模开发建设,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这座优美的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山城,每年到市参观、考查、旅游的中外来客近千万人次。
为了满足来山客人需求,出口创汇,充分利用井冈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在上海有关部门支持下,井冈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创办了工艺美术厂,生产各种高档竹木工艺品,供出口及投放到旅游市场,以后发展成制作根艺作品台灯、机架等,到现在井冈山天街已形成根石艺术品销售大市场,经营世界各地珍贵材质制作的大小不等的根石艺术品及馆堂陈设、家宅摆藏,集观赏和实用兼得的家居根雕艺术用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大大丰富了人们生活。
一、对根艺的初浅认识
七十年代初,我看到市工艺美术厂制作的根艺台灯以及同事在开挖茨坪人工湖时,利用深埋于土层之下的黑色木块(那时还不知道这些树根、木块叫古沉木或浪木)制作的台灯,古朴雅致,非常悦目,激起了我的创作欲望,于是,我便利用工作之便,上山下乡之时,把一些盘根错节,表面坑坑洼洼、皱皱巴巴,有空有洞之材捡拾回来,利用空余时间制作台灯,感觉力所能及,一口气做了好几个,送人和留作自用。我现用的木质根艺台灯,就是我七十年代初,在军训时捡回的一个树根创作的。以后,慢慢变为创作根艺作品,至今已四十余年,从未放异,制作作品有300余件,涵盖了为迎香港、澳门回归制作的《翱翔》和《双鸥鼎》以及为跨越千年而创作的《龙凤呈祥贺千岁》等。我深爱着根艺,在这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与根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根艺的认识逐渐加深。
何为根艺,各家说法不一,大体有纯天然说,有天人比例说,还有只要是植物根材制作的作品,统称为根雕艺术品,简称根艺作品。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创作体会,也参观接触了众多艺术名家和根艺爱好者创作的众多作品,拜读了一些有关著作、论文、体会文章等,给我起发很大,受益匪浅。我认为刘开渠、常任侠、王朝闻、华君武、钱绍武等艺术大家对根艺的论述和指导,值得根艺创作者深刻认会,充分运用到根艺创作的每个环节,才能创作出有根艺美术韵味的作品,显示出根艺美术的独特地位和艺术魅力。根艺和木雕,应该是有区别的,根艺应该是:利用一切植物的自然形态创作的艺术品,称为根艺美术作品,简称为根艺,较为贴切准确。这里的植物包含木、竹、藤、瘤,它包含地下和地上植物的全部和局部,也包含古今所存植物的全部和某一部分。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自然形态,作品应该是在大自然造就的植物形体上,通过作者的敏锐发现和深思熟虑,把它返原出来、表现出来、使原本的艺术形象,更明显、更突出、更有神韵、更具艺术魅力。这里的创作即为发现创作,返原创作和充分表现植物原本存在的自然形态的创作,而非在植物体形体上创造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艺术形态。否则,不管你所用何种植物,植物的那个部分创作的艺术品,只能称为雕刻艺术品,木雕或竹雕作品。
我省地处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每年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工业用材,修路通渠,产业调整等等,留下无数根材及边角料,河塘水库遍布全省,这些积水中、泥沼下,不知埋藏了多少珍贵的古沉木和浪木,创作根艺用材,随处可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不仅不会破坏大自然,反而可以对生态起到保护作用。试想,能把那些被大自然和人为损毁废弃的,腐而不朽的边角“废料”,沉睡水底泥沼的古沉木、浪木等,常人烧火都讨嫌,占地又无奈的“废物”重起利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创作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是何等高雅的转化,用它去占领一定艺术市场,供有识之士欣赏把玩,就可以减少直接伐物创作艺术品的压力,无形中减轻了大自然对人们艺术需求的负荷,岂不是对大自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我在井冈山学习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可以说这辈子离不开井冈山这块风水宝地了,我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利用井冈山一些原本“废异无用”之材创作根艺作品,留给自家或馈赠友人把玩收藏,慰籍爱好者的精神渴望,也包含我对井冈山的一份情缘。
二、杜鹃根的特色
我创作根艺的用材,大多是本地的一些常见树种,主要有继木、黄荆、也用到一些樟、柏、梓、楠,我更喜欢用井冈杜鹃来创作根艺作品。
一曲《井冈山上迎客来》的红色歌谣,众人耳熟能详,映山红那个满山开,井冈山那个迎客来,把人们带入了深深的情感世界。井冈山的杜鹃格外的多,格外的红,格外的艳,因为她是我们先烈的鲜血和汉水浇灌而成长的,用她创作出的艺术品,品质更高,意味更远。我钟爱杜鹃根的艺术创作,也根源于此。工作之便,闲暇外出,只要发现杜鹃根材,而没有腐烂变质难以使用的,我都会将它带回家中,放之醒目的地方,时常品味观摩,以发现创作素材,或放之室内,以利后用。我所作根艺作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源于杜鹃之根。
井冈山杜鹃有24个品种,大大小小满山遍野,到处都能觅其芳踪。井冈杜鹃大多是较为矮小的灌木,像细叶杜鹃、映山红等,较大的猴头杜鹃,树高也能长到4~5米,树径有10~20公分,它们一般都生长在高山人迹罕至之处,它在保护区内,是保护植物,人们不会用来创作之用。井冈杜鹃根用作根艺的主要有两种,映山红和鹿角杜鹃。杜鹃根,根多粗长、纵横交错、凸凹丰富、洞窟满布,板材、圆材、条根材均易得手,而且大多是块根、条根共存一体。杜鹃根材质细腻坚硬,颜色为暖性,陈年材料还变为红色,使人感到温暖喜庆,是根艺创作的极好材料,大者可作床、桌、椅、架,小者可创作单体作品或者根书字画,创作余地极大,大多能用于根艺创作,很少废异。
三、珍选用材
选作根艺之材,也同其它雕刻选材类似,首选珍材,既珍贵树种之材。我们这里主要有楠、梓、柏,樟、檀,杉、榆等,我处河、江、库、塘密布,湿地较多,蕴藏有丰富的乌木和浪木资源,是难得极好的根艺材料。二要选有型之材,艺术品讲究形神兼备,神附于形,无形又怎能体现艺之神呢?一眼便能发现有形者,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把它表现出来,一件有形传神的作品随之显现在你面前;三是选择异型材,既形状怪异之材,也就是疤瘤坑眼多的根材,这样可留有更多的创作机会;四是要选择盘根错节之材,既有一定量的粗根,而且纵横交错,曲弯流动,如果交错而又长成了圈洞就更好,用这种材料创作的艺术品,线条各异,动感强烈;五是乌木,乌木只要有眼,凹凸不平,以形附艺的作品,就使人爱不释手,难以忘怀。杜鹃根材不论大小均有作为,最次也能做成底座,既有发现,就应收存,以利后用。要善于从一节一瘤一眼一叉中发现创作素材,充分挖掘根材的艺术魅力。
四、精心创作
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即天造型人创艺。根艺创作,只是把大自然造就的植物形态,有所发现,有所表现,修整精美而已。但这也绝非易事,而有一个艰难而又细心的创作过程。主要有三难:即难发现、难创作、难配座。要在一个杂乱的植物根中发现创作素材,创作者必须独具慧眼,有一定的素养,有的可能要经长时间多角度反复揣摩,方能有所发现,还有多个形态共存一体,如何取舍也难绝断,就看作者的眼力和决心。创作过程即费神也费力,而且要特别细心,否则,左一斧、右一凿,一个尚好根材会被弄得面目全非,甚是难看,还可能因一斧一锯的失误,毁掉作品,悔之又悔。要选配到一个与作品形意贴切,大小适中的底座,也颇费心思,过了可能喧宾夺主,不足又可能仅仅起到支撑作用,配之不当不仅不能为作品添色,有的甚至变为笑谈。作者只要慧眼识金,勤动手,多动脑,谨慎小心,一件件称心如意的根艺作品将呈现在你面前。根艺创作大体都有这么几步:去污、定形、抛光、油漆、配座、取名等。
1、去除污杂
凡是根材,初始给人的感觉都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盘根错节,泥石满布,杂乱无章,见之心烦,尤其是杜鹃根更是皱皱疤疤,无头无序,给人印象更是难看、难整。恰恰是这等素材,给创作者留下了无限空间,才能创作出千姿百态,万千变幻的奇异作品,留给观赏者无限遐想。去污杂可先用水冲去泥沙,现用高压水枪冲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是去皮和清除与作品无关的根枝,去皮要干净而不伤筋骨,清杂要突出主题而留有余地。杜鹃根去皮杂更应细心,因其皮薄但裹夹得很紧实,轻则很难清除干净,留下麻麻点点,很是难看,过分使用工具,又容易损伤骨肉,得不偿失。我的做法是:新鲜根材,只用不太锐利的钩刀(大多自己制作),或用断折的钢锯条,仔细钩挖,即可去尽表皮,还可保留皮下的腊质层。干燥的根材,则可以用水浸的方法,3、5天后表皮松软,用钩挖的方法也可把表皮去除干净而不伤筋骨。如果根材笨重,又无足够大的容器沉浸根材,可用吸水较强的材料,覆盖在根材之上,经常浇水保持湿润,经过一段时间,只要表皮吸足了水分变松软了,用上述方法同样可去尽根皮,而留有完整的根材。还有用蒸煮的方法,用蒸汽或沸水,蒸煮一定时间,表皮松软后既能较好地去净根皮,还能除油、杀毒、去虫卵,防止根艺作品虫蛀霉变,有利于根艺作品的长期保存。现有一种高压水枪,用于大型根材的清杂去皮速度快,效果好,省工省力,给创作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2、定形创作
初见根材,一时难以发现是否有用。但只要去尽泥杂,清除一些明显无用之须根、废枝以后,经过多角度反复审视,一个艺术雏型才能有所发现,有的根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评味,方能确定创作素材。素材确定以后,就要取根材的最大量,而又最具形、最传神的一面制作成根艺作品。根艺创作,定型是关键,要调动一切创作手法,把发现和考虑成熟的艺术形态,充分地挖掘表现出来,即有形又传神,天趣人艺得到充分体现的作品,才能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愉悦,使人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左看成岭右成峰,有的根材同一体中存在多个艺术形体,只要对主体影响不大,也可将其一并表现出来,换一角度又成另一作品,给人以不同的享受。创作过程,就是将过余繁杂,或有碍主题视角,或对主题影响不大,而又平直死板的根枝清除或修整成疤瘤形态,根枝末端应修整成圆弧状或顺势修成尖角状,保留其流动势态,使人观之自然,根艺的天趣得以弘扬。不能有过多的人为雕琢,尤其是主体和正面,应尽最大可能,保留其原生形态,如果破坏了根材的原生形态,就失去了根艺的天然情趣,根艺的品位也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使人感觉不是欣赏根艺作品,心态感觉就不一样。创作过程一般是边创作边思考边完善的过程,初始时不要急于求成,大动干戈,要留有余地,免得伤害了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一般初去枝杈,可留3、5公分,以便最后取舍之用。
3、抛光打磨
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品位,对作品都要精心打磨。凡是刀斧锯凿过的地方,都要打磨光洁,最好打磨成使人看不出人为痕迹,与整个作品的瘤节凹凸相吻合,浑然一体。观之平整光亮,摸之顺溜滑畅,如丝如绸之感。可用粗细不同的沙纸(布) 反复打磨,直到满意效果。根艺因不是一个平面体,而是凸凹不平,尤其是洞穴中,要打磨光洁干净,更有一定难度,可采用小一点的钢筋或长一点的铁钉,在中间位置锯一条小槽,各种型号沙布裁剪成适宜宽度夹于槽中,安装在电机上打磨,能收到较好效果。现在各种雕刻打磨工具一应俱全,给根艺创作带来极大便利,根艺创作速度大大提高,根艺创作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4、上漆打腊
为更好显现根艺作品的纹理,增加作品的光洁度,使作品更高雅,更具观赏性,而且作品能长期保存,上漆打腊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上漆打腊无外乎有两种方法--机械喷漆和手工涂抹。机械喷漆用的是虫胶膝或调和漆,喷漆匀、薄,光洁,效果较好。刷漆多为调和漆,最好是生漆,也称国漆,就是从植物漆树上割流出的汁液,经过滤与一定量的熟桐油混合而成,涂抹到作品上,擦抹多次,能在作品上形成一层光亮的漆膜,非常高雅,能长期保持光亮。用这种材料给作品上漆,也存在原材料难找,成本较高,而且要有一定的油漆技艺,才能用好达到理想效果,有的人对此漆还会过敏,值得注意。我使用的是一种自配油腊,配制方法是:1份石蜡加温熔化,加1份松节油,稍凉后加2份桐油拌匀即成,用毛刷沾上油腊,涂抹于作品表面,上一次待1至2天,干后再刷一次,一般刷2至3次即可。油腊侵浸到木材内部,作品纹理清新,表层光亮,又不会形成贼光。作品使人感到新亮而又古朴,使材质的自然朴实之美更加明显。现油漆上蜡多不上色,漆成材质的原色,直接把油漆喷涂到作品上。如果根材颜色相差过大或太杂,先可先用硫酸亚铁水涂刷一遍,再上色油漆,可使色调较为协调。如果裂隙严重,还要刮灰、打磨、上色,才可油漆。
5、配底座
根艺作品,除了有腿脚,带底座,放之平稳,观视效果较好的以外,均应配置适当的底座。底座配之恰当,不仅可以固定作品,还可以使作品主题更明显突出,使人对作品产生共鸣,给作品增添不少分色。要找到适当材料,配制一个与作品外型内含相适应的底座,作者要费一番苦心,往往会比创作一件作品还难。作品不行可以不做,而作品成形后,总想要配上一个好底座,就像给人配上一件好外套一样,才称完美。配底座在选择与作品相适应材质、形态、定位等方面,都要反复比照考虑,感觉适度,才能最后确定。能配上一个与作品大小适中,颜色协调的天然底座就更为理想。如继木、黄荆、杜鹃块根都可用来制作底座,而且效果很好。制作底座也同制作作品一般,要清污去杂,去皮磨光,上漆等。还有用各种珍贵材质,雕琢成与作品相适应的底座,然后把作品固定于底座之上,这样一件根艺作品才算较好完成。固定作品,可将底座沿作品底边形态挖低1公分左右,能把作品放平稳,再涂上白胶或牛胶固定,还可以用竹钉或木楔把作品与底座连接后,涂胶连接,这样更牢靠而长久不易松脱。最后是给根艺作品取名。作品取名,有的可根据形态,直呼其名,也有的是根据根艺姿态而取,也有引经据典,用诗词歌赋、名辞名句取名。根艺作品往往不是十分具像,好的取名,不仅可看到作品的形,更能联想到作品的深意和内涵,给人以无限遐想。取名也不是一成不变,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作品会有更好的发现、更深的认识,一个新名字也许不径而出。这也是根艺作品的最大特色之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认知。它是创作者的作品,也留给观赏收藏者再发现、再创作的机会。根艺作品魅力无穷,值得永久珍藏。
这里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通过艰苦实践,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尤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是我党、我军及全国人民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这里是国家五A级旅游胜地。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有213.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1680多米,有11大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观,峰峦、瀑布、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和高山田园风光,雄、奇、险、峻、秀,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1957年开始修通到泰和、遂川、宁冈周边三县三条公路,同年第一批从省直属单位下放干部上井冈山,次年上海知青和军队转业军官又徒步来到井冈山,开始了井冈山大规模开发建设,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这座优美的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山城,每年到市参观、考查、旅游的中外来客近千万人次。
为了满足来山客人需求,出口创汇,充分利用井冈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在上海有关部门支持下,井冈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创办了工艺美术厂,生产各种高档竹木工艺品,供出口及投放到旅游市场,以后发展成制作根艺作品台灯、机架等,到现在井冈山天街已形成根石艺术品销售大市场,经营世界各地珍贵材质制作的大小不等的根石艺术品及馆堂陈设、家宅摆藏,集观赏和实用兼得的家居根雕艺术用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大大丰富了人们生活。
一、对根艺的初浅认识
七十年代初,我看到市工艺美术厂制作的根艺台灯以及同事在开挖茨坪人工湖时,利用深埋于土层之下的黑色木块(那时还不知道这些树根、木块叫古沉木或浪木)制作的台灯,古朴雅致,非常悦目,激起了我的创作欲望,于是,我便利用工作之便,上山下乡之时,把一些盘根错节,表面坑坑洼洼、皱皱巴巴,有空有洞之材捡拾回来,利用空余时间制作台灯,感觉力所能及,一口气做了好几个,送人和留作自用。我现用的木质根艺台灯,就是我七十年代初,在军训时捡回的一个树根创作的。以后,慢慢变为创作根艺作品,至今已四十余年,从未放异,制作作品有300余件,涵盖了为迎香港、澳门回归制作的《翱翔》和《双鸥鼎》以及为跨越千年而创作的《龙凤呈祥贺千岁》等。我深爱着根艺,在这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与根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根艺的认识逐渐加深。
何为根艺,各家说法不一,大体有纯天然说,有天人比例说,还有只要是植物根材制作的作品,统称为根雕艺术品,简称根艺作品。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创作体会,也参观接触了众多艺术名家和根艺爱好者创作的众多作品,拜读了一些有关著作、论文、体会文章等,给我起发很大,受益匪浅。我认为刘开渠、常任侠、王朝闻、华君武、钱绍武等艺术大家对根艺的论述和指导,值得根艺创作者深刻认会,充分运用到根艺创作的每个环节,才能创作出有根艺美术韵味的作品,显示出根艺美术的独特地位和艺术魅力。根艺和木雕,应该是有区别的,根艺应该是:利用一切植物的自然形态创作的艺术品,称为根艺美术作品,简称为根艺,较为贴切准确。这里的植物包含木、竹、藤、瘤,它包含地下和地上植物的全部和局部,也包含古今所存植物的全部和某一部分。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自然形态,作品应该是在大自然造就的植物形体上,通过作者的敏锐发现和深思熟虑,把它返原出来、表现出来、使原本的艺术形象,更明显、更突出、更有神韵、更具艺术魅力。这里的创作即为发现创作,返原创作和充分表现植物原本存在的自然形态的创作,而非在植物体形体上创造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艺术形态。否则,不管你所用何种植物,植物的那个部分创作的艺术品,只能称为雕刻艺术品,木雕或竹雕作品。
我省地处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每年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工业用材,修路通渠,产业调整等等,留下无数根材及边角料,河塘水库遍布全省,这些积水中、泥沼下,不知埋藏了多少珍贵的古沉木和浪木,创作根艺用材,随处可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不仅不会破坏大自然,反而可以对生态起到保护作用。试想,能把那些被大自然和人为损毁废弃的,腐而不朽的边角“废料”,沉睡水底泥沼的古沉木、浪木等,常人烧火都讨嫌,占地又无奈的“废物”重起利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创作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是何等高雅的转化,用它去占领一定艺术市场,供有识之士欣赏把玩,就可以减少直接伐物创作艺术品的压力,无形中减轻了大自然对人们艺术需求的负荷,岂不是对大自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我在井冈山学习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可以说这辈子离不开井冈山这块风水宝地了,我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利用井冈山一些原本“废异无用”之材创作根艺作品,留给自家或馈赠友人把玩收藏,慰籍爱好者的精神渴望,也包含我对井冈山的一份情缘。
二、杜鹃根的特色
我创作根艺的用材,大多是本地的一些常见树种,主要有继木、黄荆、也用到一些樟、柏、梓、楠,我更喜欢用井冈杜鹃来创作根艺作品。
一曲《井冈山上迎客来》的红色歌谣,众人耳熟能详,映山红那个满山开,井冈山那个迎客来,把人们带入了深深的情感世界。井冈山的杜鹃格外的多,格外的红,格外的艳,因为她是我们先烈的鲜血和汉水浇灌而成长的,用她创作出的艺术品,品质更高,意味更远。我钟爱杜鹃根的艺术创作,也根源于此。工作之便,闲暇外出,只要发现杜鹃根材,而没有腐烂变质难以使用的,我都会将它带回家中,放之醒目的地方,时常品味观摩,以发现创作素材,或放之室内,以利后用。我所作根艺作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源于杜鹃之根。
井冈山杜鹃有24个品种,大大小小满山遍野,到处都能觅其芳踪。井冈杜鹃大多是较为矮小的灌木,像细叶杜鹃、映山红等,较大的猴头杜鹃,树高也能长到4~5米,树径有10~20公分,它们一般都生长在高山人迹罕至之处,它在保护区内,是保护植物,人们不会用来创作之用。井冈杜鹃根用作根艺的主要有两种,映山红和鹿角杜鹃。杜鹃根,根多粗长、纵横交错、凸凹丰富、洞窟满布,板材、圆材、条根材均易得手,而且大多是块根、条根共存一体。杜鹃根材质细腻坚硬,颜色为暖性,陈年材料还变为红色,使人感到温暖喜庆,是根艺创作的极好材料,大者可作床、桌、椅、架,小者可创作单体作品或者根书字画,创作余地极大,大多能用于根艺创作,很少废异。
三、珍选用材
选作根艺之材,也同其它雕刻选材类似,首选珍材,既珍贵树种之材。我们这里主要有楠、梓、柏,樟、檀,杉、榆等,我处河、江、库、塘密布,湿地较多,蕴藏有丰富的乌木和浪木资源,是难得极好的根艺材料。二要选有型之材,艺术品讲究形神兼备,神附于形,无形又怎能体现艺之神呢?一眼便能发现有形者,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把它表现出来,一件有形传神的作品随之显现在你面前;三是选择异型材,既形状怪异之材,也就是疤瘤坑眼多的根材,这样可留有更多的创作机会;四是要选择盘根错节之材,既有一定量的粗根,而且纵横交错,曲弯流动,如果交错而又长成了圈洞就更好,用这种材料创作的艺术品,线条各异,动感强烈;五是乌木,乌木只要有眼,凹凸不平,以形附艺的作品,就使人爱不释手,难以忘怀。杜鹃根材不论大小均有作为,最次也能做成底座,既有发现,就应收存,以利后用。要善于从一节一瘤一眼一叉中发现创作素材,充分挖掘根材的艺术魅力。
四、精心创作
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即天造型人创艺。根艺创作,只是把大自然造就的植物形态,有所发现,有所表现,修整精美而已。但这也绝非易事,而有一个艰难而又细心的创作过程。主要有三难:即难发现、难创作、难配座。要在一个杂乱的植物根中发现创作素材,创作者必须独具慧眼,有一定的素养,有的可能要经长时间多角度反复揣摩,方能有所发现,还有多个形态共存一体,如何取舍也难绝断,就看作者的眼力和决心。创作过程即费神也费力,而且要特别细心,否则,左一斧、右一凿,一个尚好根材会被弄得面目全非,甚是难看,还可能因一斧一锯的失误,毁掉作品,悔之又悔。要选配到一个与作品形意贴切,大小适中的底座,也颇费心思,过了可能喧宾夺主,不足又可能仅仅起到支撑作用,配之不当不仅不能为作品添色,有的甚至变为笑谈。作者只要慧眼识金,勤动手,多动脑,谨慎小心,一件件称心如意的根艺作品将呈现在你面前。根艺创作大体都有这么几步:去污、定形、抛光、油漆、配座、取名等。
1、去除污杂
凡是根材,初始给人的感觉都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盘根错节,泥石满布,杂乱无章,见之心烦,尤其是杜鹃根更是皱皱疤疤,无头无序,给人印象更是难看、难整。恰恰是这等素材,给创作者留下了无限空间,才能创作出千姿百态,万千变幻的奇异作品,留给观赏者无限遐想。去污杂可先用水冲去泥沙,现用高压水枪冲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是去皮和清除与作品无关的根枝,去皮要干净而不伤筋骨,清杂要突出主题而留有余地。杜鹃根去皮杂更应细心,因其皮薄但裹夹得很紧实,轻则很难清除干净,留下麻麻点点,很是难看,过分使用工具,又容易损伤骨肉,得不偿失。我的做法是:新鲜根材,只用不太锐利的钩刀(大多自己制作),或用断折的钢锯条,仔细钩挖,即可去尽表皮,还可保留皮下的腊质层。干燥的根材,则可以用水浸的方法,3、5天后表皮松软,用钩挖的方法也可把表皮去除干净而不伤筋骨。如果根材笨重,又无足够大的容器沉浸根材,可用吸水较强的材料,覆盖在根材之上,经常浇水保持湿润,经过一段时间,只要表皮吸足了水分变松软了,用上述方法同样可去尽根皮,而留有完整的根材。还有用蒸煮的方法,用蒸汽或沸水,蒸煮一定时间,表皮松软后既能较好地去净根皮,还能除油、杀毒、去虫卵,防止根艺作品虫蛀霉变,有利于根艺作品的长期保存。现有一种高压水枪,用于大型根材的清杂去皮速度快,效果好,省工省力,给创作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2、定形创作
初见根材,一时难以发现是否有用。但只要去尽泥杂,清除一些明显无用之须根、废枝以后,经过多角度反复审视,一个艺术雏型才能有所发现,有的根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评味,方能确定创作素材。素材确定以后,就要取根材的最大量,而又最具形、最传神的一面制作成根艺作品。根艺创作,定型是关键,要调动一切创作手法,把发现和考虑成熟的艺术形态,充分地挖掘表现出来,即有形又传神,天趣人艺得到充分体现的作品,才能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愉悦,使人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左看成岭右成峰,有的根材同一体中存在多个艺术形体,只要对主体影响不大,也可将其一并表现出来,换一角度又成另一作品,给人以不同的享受。创作过程,就是将过余繁杂,或有碍主题视角,或对主题影响不大,而又平直死板的根枝清除或修整成疤瘤形态,根枝末端应修整成圆弧状或顺势修成尖角状,保留其流动势态,使人观之自然,根艺的天趣得以弘扬。不能有过多的人为雕琢,尤其是主体和正面,应尽最大可能,保留其原生形态,如果破坏了根材的原生形态,就失去了根艺的天然情趣,根艺的品位也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使人感觉不是欣赏根艺作品,心态感觉就不一样。创作过程一般是边创作边思考边完善的过程,初始时不要急于求成,大动干戈,要留有余地,免得伤害了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一般初去枝杈,可留3、5公分,以便最后取舍之用。
3、抛光打磨
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品位,对作品都要精心打磨。凡是刀斧锯凿过的地方,都要打磨光洁,最好打磨成使人看不出人为痕迹,与整个作品的瘤节凹凸相吻合,浑然一体。观之平整光亮,摸之顺溜滑畅,如丝如绸之感。可用粗细不同的沙纸(布) 反复打磨,直到满意效果。根艺因不是一个平面体,而是凸凹不平,尤其是洞穴中,要打磨光洁干净,更有一定难度,可采用小一点的钢筋或长一点的铁钉,在中间位置锯一条小槽,各种型号沙布裁剪成适宜宽度夹于槽中,安装在电机上打磨,能收到较好效果。现在各种雕刻打磨工具一应俱全,给根艺创作带来极大便利,根艺创作速度大大提高,根艺创作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4、上漆打腊
为更好显现根艺作品的纹理,增加作品的光洁度,使作品更高雅,更具观赏性,而且作品能长期保存,上漆打腊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上漆打腊无外乎有两种方法--机械喷漆和手工涂抹。机械喷漆用的是虫胶膝或调和漆,喷漆匀、薄,光洁,效果较好。刷漆多为调和漆,最好是生漆,也称国漆,就是从植物漆树上割流出的汁液,经过滤与一定量的熟桐油混合而成,涂抹到作品上,擦抹多次,能在作品上形成一层光亮的漆膜,非常高雅,能长期保持光亮。用这种材料给作品上漆,也存在原材料难找,成本较高,而且要有一定的油漆技艺,才能用好达到理想效果,有的人对此漆还会过敏,值得注意。我使用的是一种自配油腊,配制方法是:1份石蜡加温熔化,加1份松节油,稍凉后加2份桐油拌匀即成,用毛刷沾上油腊,涂抹于作品表面,上一次待1至2天,干后再刷一次,一般刷2至3次即可。油腊侵浸到木材内部,作品纹理清新,表层光亮,又不会形成贼光。作品使人感到新亮而又古朴,使材质的自然朴实之美更加明显。现油漆上蜡多不上色,漆成材质的原色,直接把油漆喷涂到作品上。如果根材颜色相差过大或太杂,先可先用硫酸亚铁水涂刷一遍,再上色油漆,可使色调较为协调。如果裂隙严重,还要刮灰、打磨、上色,才可油漆。
5、配底座
根艺作品,除了有腿脚,带底座,放之平稳,观视效果较好的以外,均应配置适当的底座。底座配之恰当,不仅可以固定作品,还可以使作品主题更明显突出,使人对作品产生共鸣,给作品增添不少分色。要找到适当材料,配制一个与作品外型内含相适应的底座,作者要费一番苦心,往往会比创作一件作品还难。作品不行可以不做,而作品成形后,总想要配上一个好底座,就像给人配上一件好外套一样,才称完美。配底座在选择与作品相适应材质、形态、定位等方面,都要反复比照考虑,感觉适度,才能最后确定。能配上一个与作品大小适中,颜色协调的天然底座就更为理想。如继木、黄荆、杜鹃块根都可用来制作底座,而且效果很好。制作底座也同制作作品一般,要清污去杂,去皮磨光,上漆等。还有用各种珍贵材质,雕琢成与作品相适应的底座,然后把作品固定于底座之上,这样一件根艺作品才算较好完成。固定作品,可将底座沿作品底边形态挖低1公分左右,能把作品放平稳,再涂上白胶或牛胶固定,还可以用竹钉或木楔把作品与底座连接后,涂胶连接,这样更牢靠而长久不易松脱。最后是给根艺作品取名。作品取名,有的可根据形态,直呼其名,也有的是根据根艺姿态而取,也有引经据典,用诗词歌赋、名辞名句取名。根艺作品往往不是十分具像,好的取名,不仅可看到作品的形,更能联想到作品的深意和内涵,给人以无限遐想。取名也不是一成不变,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作品会有更好的发现、更深的认识,一个新名字也许不径而出。这也是根艺作品的最大特色之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认知。它是创作者的作品,也留给观赏收藏者再发现、再创作的机会。根艺作品魅力无穷,值得永久珍藏。
2014年12月
(作者简介:刘厚通,现为江西省根石艺美术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根艺美术大师)